李易道、沈杰:心的声音
作者:李易道、沈杰       来源:本站       字体:       打印文章       双击鼠标可滚动屏幕

编者按:本文系读者投稿,并授权发表,在此向作者致谢!

 

 

尊敬的南师:

 

您好!

 

很久没给您写信了,最近还好吗?

 

这次,想向您报告一个喜讯:我和易道决定在一起了,预备明年的3月22日领证。哈哈,没错,正好是您百岁生日的那天。这是我们特意安排的,希望借此表达对您的感谢。谢谢您一路的指引,让我们学会了谛听心的声音!

 

过去的六年,风雨兼程,我们在跌跌撞撞中走了过来。2010年,易道受您创办“太湖大学堂”的感召,开始在绍兴的大学里组织学生社团——形同虚社。其中,最核心的项目是策划体验式的公益型论坛。它以“LC”(Lead to Change的缩写)为名,倡导“成长变革”、“重构互生”、“多元跨界”、“共振放大”、“引领改变”等五大理念。通过邀请社会各界优秀的代表,每人18分钟共话一个主题,启发大学生在“有用”的知识中体悟“无用”的智慧。大学毕业后,他在香港注册了朴乐农业有限公司,与被边缘化的生产者合作,以“公平贸易”的方式,为消费者提供最放心的农产品。从无量山的茶,到攀天阁的米,再到文山的三七花,等等这些,无论是原料的选择,还是包装的设计,亦或营销的管理,他和团队的成员们始终都坚持“源于自然,合于人心”的企业精神。他相信: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累积起来,良性的商业生态系统就会逐步形成,并在循环往复中惠及所有的参与者。

 

而这一切的努力均源于同一个梦想,即在西南地区建一所学校,立足东方的传统,借鉴西方的现代,以文化人,鼓励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在热爱生命的同时觉知慧命,好好做人,好好做事。坦白地说,这一路,他走得不容易。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不足了,他掏钱补贴;公司的运作缺少人手,他又加班帮忙……不过,哪怕在最窘迫的时候,他也从没说过要放弃。“知君两件关心事,世上苍生架上书。”在易道的身上,我看到了您的影子。

 

至于我,那就说来话长了。从读您的《论语别裁》、《老子他说》、《金刚经说什么》开始,一个崭新的世界向我敞开了大门。可以说,正是您接地气的讲演,才使我摒弃了“迷信”、“封建”等固有的偏见,重新回到《论语》、《道德经》、《金刚经》等经典本身,通过以经解经、经史互参的方式,穿越千年的时光,与先辈们直接对话,聆听他们的谆谆教诲。而您“上下五千年、纵横十万里”的经历也启示我“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”的重要性。所以,在甲午本命年,我踏上了赴汉传佛教四大菩萨道场朝圣的旅程。从峨眉山,到五台山,继而去九华山,最后是普陀山,一路上,一个人静静地想了很多。“我是谁?”“我从哪里来?”“我要到哪里去?”……或许,这样的追问永远不会停止,因为终点也是起点。不过,这一生,我想做好自己喜欢做的事——鲁迅研究,也希望我的努力可以让身边的人更加幸福快乐。

 

其中的酸甜苦辣,我知道。庆幸的是,冥冥中一直有您的指引。从乐清地团的故居,到成都的文殊院,还有苏州的太湖大讲堂,以及重庆的慈云寺……一切的一切,不可说。唯有感恩,感恩生命中的天、地、人。特别是2011年的小满,在绍兴博物馆里,易道主持的那场“道法自然”的分享会上,他让我认识了您。那一天,是我和易道第一次见面。然而,前世今生的缘分早已注定。

 

往后的路还长,我们会慢慢走。“佛为心,道为骨,儒为表,大度省世界;能在手,技在身,思在脑,从容过生活。”我们定谨记。

 

并请

道安

李易道  沈杰 顿首

2017年12月9日

 

注:(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)






相关文章

    没有相关内容